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月薪300元的临时工为何还不离开

发表于2014-04-01

“临时工们”希望有正式进入编制的那一天,就算在临时工岗位上熬到青丝变白发也要等组织接收的那天。


近日,有汾西县的听众给热线打来电话,反映汾西县多个政府部门大量聘用临时工,他们的工资最低的每月只有300元,大大低于山西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,汾西县重启事业单位招聘,也给这些临时人员带来希望。王先生在汾西县水利局上班,他告诉记者,从事水利工作十多年了,现在工资只有每月300元,而且,从去年起,局里的工资一年一发。


说到临时工这个词,大家肯定有这样的第一印象,延安城管暴力执法,是临时工干的;上海静安大火,是临时工干的。好像这些年来,临时工就成了一个“背黑锅”的代名词,成为了突发事件中的替罪羊。如今一则山西汾西县临时工月薪最低仅300元的新闻让“临时工”这个词又一次火了一把。众所周知,临时工待遇差,很多临时工抱怨,干着比正式工更多的活儿,却拿着正式工零头的工资。临时工没有劳动合同,没有社会保障,没有社会地位,这些正式在编人员该有的待遇临时工一样都没有,既然用人单位如此对自己,“临时工们”为什么还不离开呢?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临时工呢?


一方面,“临时工们”希望有正式进入编制的那一天,就算在临时工岗位上熬到青丝变白发也要等组织接收的那天。在我国一些基层县市,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拥有正式编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有了编制什么都会有的迷信让很多人趋之若鹜,加上基层县市缺少其他就业机会,人们蜂拥向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就不足为奇了。哪怕是临时工先干着,等将来有机会再一头“扎”进体制。新闻中的主人公王先生在汾西县水利局干了16年,工资只有每月300元,五险一金都没有。这样的工资待遇,他依然没有离开,有一天进入体制的“美梦”他足足做了16年。


另一方面,临时工在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。一些有风险、脏的累的工作有编制的人不愿意做,那么只有多招“成本低”的临时工了,比如城管和协警。一些行政部门对这些“临时工”的需求,成为一些通过正常渠道不能进入体制的人一个进入体制的入口。有这个入口在,“临时工”就会源源不断进来。而进来的临时工由于只做单一的工作,在择业的时候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,加上面前有着单位画的正式工的“大饼”,渐渐地也就跳不出临时工的圈子了。他们只能守着自己的底薪和远低于正式工的待遇,等待着成为正式工的那天了。


尽管在《劳动合同法》实施后,“临时工”在法律意义上已不复存在。囿于编制的有限,更多临时工面临的依然是转正无望。那么谁来保障临时工的合法权益?一些行政部门在招“临时工”的时候能否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,保障他们同工同酬的权利,让他们少一些后顾之忧,多一些作为劳动者的尊严。


上一页|1|
/1页